调色艺术:情绪与色彩的神秘关系
来源: | 作者:华像影视 | 发布时间: 2024-04-23 | 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本文介绍了视频制作过程中的调色艺术

调色艺术:情绪与色彩的神秘关系

情绪与色彩的关联

在分析任何图像时,首要任务并非立即识别出需要调整色彩的区域,而是深入探讨该图像所欲传达的情绪内涵。

援引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Plutchik(1927-2006)的理论,他对人类情绪进行了首次系统性的分类和定义,这一理论经过色彩研究领域专家的后续配图处理,演变为著名的Plutchik色彩轮。

Plutchik色彩轮的解读如下:

第二层环带代表基本色及其相应的情感状态。

内核层展现情绪的强度,例如disgust(厌恶)进化为loathing(憎恶),而surprise(惊奇)提升至amazement(震惊)。

第三层环带代表情感的较为弱化形式,伴随色彩饱和度的降低。

在两种色彩交汇处,也象征着情感的交融与混合。

在色彩理论中,色盘被广泛地视为对颜色进行分类和理解的方法。尽管如此,它并非唯一的标准,实际运用时,电影的配色方案便常常不遵循这一标准模式。这进一步表明,色彩所传递的情绪含义具备一定的可塑性,尽管这种灵活性是有限的,例如,黑色通常不会用于表达兴奋或希望,而绿色则很少与绝望联系在一起。

关于不同颜色为何能够引发特定的情绪反应,一个科学的解释是,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,对自然环境中的色彩与经验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得出的结论。这种总结逐渐内化于我们的基因之中。以水的颜色为例,当人们看到黑色的水域时,即使我们直觉上认为它可能是危险的,但原始人类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。他们可能会游泳甚至试图在其中捕鱼,但通常会有不利的结果。因此,这种将黑暗的水体等同于危险的经验,随着代际间的传递,最终成为我们基因的一部分。

正如前所述,色彩与情绪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一定的适应性,但是这种适应性是有极限的,不能过于偏离我们的生物学预设。

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Plutchik的情感轮盘理论,这些案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的实例,用以展示色彩如何与不同的情感状态相联系。

色彩理论的领域中,绿色与蓝色的色调分别象征着多种情绪。绿色系列的色彩可代表自然、权威,但也可暗示着恐怖和危险的情绪。相对而言,蓝色系列的色彩常被用来表现忧郁、压抑、挫败感和消极情绪。

进一步地,我们探讨了与Plutchik色轮不同的两种颜色定义。红色系列的色彩通常与爱情、危险和愤怒等情感相联系,而紫色系列的色彩则被视为幻觉、错觉、神秘和异国情调的代表。

接下来,我们讨论了Color Scheme(配色方案)。配色方案在色彩应用中占据核心地位,其重要性无处不在。一个优秀的配色方案能令人赏心悦目,而不当的配色则可能导致视觉上的不适。

在制定配色方案之前,关键在于明确你想要传达哪种情绪。这一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思。

在清晰地理解了想要表达的情绪后,我们就可以选择出适当的主色调和配色方案。以电影截图为例,这些技巧同样适用于静态摄影,掌握这些技巧将使你成为一位大师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电影的每一帧都是24张照片的集合,每一帧都会进行调色处理。因此,电影是学习调色的极佳素材。

在专业的色彩理论中,我们首先参考了一系列经典的配色方案。色盘是一个圆形工具,其上标示的颜色即构成了配色过程中可能采用的色调。

首要讨论的是单色调配色法(Monochromatic),此方法基于单一颜色的不同明暗和饱和度来构成色彩搭配。

以两部广为人知的电影《月升王国》(Moonrise Kingdom)和《黑客帝国》(The Matrix)为例,它们的配色方案被认为是行业典范,值得细致研究。

这种配色方式所营造的是一种梦幻般的幻觉效果,它暗示了剧情可能发生在一个“平行宇宙”的概念之中,带有一丝荒诞性。

鉴于我与我丈夫都对《黑客帝国》这部电影情有独钟,我们甚至一同观看了该片幕后制作纪录片。此处,我将展示一张幕后截图与电影画面截图,以便大家比较color grading处理与原画面的差异。

接下来探讨的是类似色配色法(Analogous),此方案旨在创造出戏剧化的效果,其要点在于选取一主色,并辅以相邻的2到3种颜色进行组合。

在色彩调整的领域中,互补色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来增强视觉冲击力。以我曾在大学期间旁听的电影学院课程中,教授经常提及的经典例证,便是橙色与青色的配对,这一配色方案在如《变形金刚》和《疯狂的麦克斯》等电影截图中得到了体现。在色轮上,互补色指的是彼此相对位置的两种色彩,但在实际运用中,并非两者平均使用。通常选取一种颜色为主导,而另一种作为辅助色彩。例如,将人物的肤色调整为橙调,背景则采用青色调,如此搭配不仅能使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,也极为适宜于塑造英雄主义的氛围。

必须明确的是,这些规则虽然被视为经典,但也非铁板一块。由于摄影作品的前期条件限制,加之后期处理的能力有限,不是所有照片均能实现理想中的配色效果。因此,在色彩调整过程中,应充分考虑到照片本身的特性,以及后期处理的实际可能性,从而做出最恰当的色彩选择。


推荐阅读:动画制作:从手绘到AI驱动的革新之旅